《瑜伽菩萨戒》

第20集《瑜伽菩萨戒本》(1/14)

最新网址:www.sm999.org
    请大家打开《补充讲表》第八页。

    我们讲到禅定度,首先讲到禅定的自性,禅定的自性就是「于随一妙善所缘,心一境性,心正安住」,这个地方的重点在于妙善所缘,禅定它必须要强迫你的内心去安住在一个单一的所缘境,所缘境不能变来变去的,所以所缘境的选择就变得非常的重要。

    天台智者大师说修习禅定的所缘境有三个:

    第一个是以佛法为所缘境,佛的所缘境,基本上净土宗或者密宗所强调的这种他力加被的本尊相应法,多分来说都是属于以佛法界为所缘境,也就是说他这个修持是偏重在一种佛力的加被。比如说你今天修文殊菩萨的本尊相应,你是希望跟文殊菩萨感应道交,这个时候你就必须以文殊菩萨的身相、文殊菩萨的名号为所缘境,这就是所谓的三密加持,就是你的内心观想文殊菩萨的身相,口业是持文殊菩萨的本尊咒,身业就结他的手印;如果我们今天是以阿弥陀佛为本尊的话,这个时候就是以弥陀的圣号为所缘境。所以他以佛为所缘境的时候,他是观想佛的功德庄严,然后生起一种归依的心情,这是第一个所缘境,以佛法界为所缘境。

    第二个是以众生法界,前面的佛法界是一个清净的法界,众生法界是一个杂染的法界,就是以众生的五蕴──色受想行识为所缘境。现在南传的小乘佛教大部分都是以五蕴,特别是以色蕴,就是以呼吸为所缘境多。以众生法为所缘境的时候,他的心情安住在色蕴的所缘境,多分都是用不净、苦、无常、无我来观察,是一种诃责的、厌恶的心情,不像对佛法界是赞叹、好乐、归依的,这是以众生法界为所缘境。

    第三个是心法,就是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即空、即假、即中,以现前一念心性为我们所观察安住的境界。天台宗、禅宗强调观心法门,就是以心法为所缘境。天台智者大师认为:佛法界是一个清净的法界,众生法界是一个杂染的法界,心法是通于杂染也通于清净。这个就是我们的所缘境,有三种的选择。

    什么叫妙善呢?妙善就是说你这个所缘境对你来说必须是契理契机的、契理契机的。第一个是契理,比如说你对来生目标的规划是要求生净土,结果你念地藏王菩萨,这就是不契理,因为你因地的修行跟果地的功德不相随顺,地藏王菩萨并没有发愿「摄受你临终的时候接引到净土去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